24

2018

-

02

減少屈光不正導致的視覺損傷


當前,我國屈光不正人數飛速上升,“看不清”已成為影響民生的大問題。
  傳統的屈光不正包括近視、遠視及散光,流行病學資料研究表明,約有42%的視覺損傷由屈光不正導致。然而,我國傳統的眼鏡片,均是以25度為單位進階調整驗光度數,但實際上,人眼的分辨能力在6.25度。由於傳統鏡片是在工廠大批量鑄模製造的半加工鏡片毛坯上製成,更多鏡片是通過模具簡單加工而成,因此,大多數患者無法獲得理想的視力矯正,視力也就越來越糟。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,國際前沿企業早已提出個性化定制鏡片,有望讓佩戴者免受大批量製造眼鏡需要做出的光學妥協。
  不僅如此,發達國家如美國、英國、澳大利亞、加拿大等,包括我國香港地區,光學眼鏡在一定程度屬於醫療用品,需要專業化培訓的眼科視光師進行驗配。從事驗光的人員與醫生類似,有非常高的職業資格門檻,以保證驗光的專業性和準確性。其中,在歐美地區,驗光、配鏡是兩個獨立的環節,有著明確的分工。在香港,眼科視光師主要側重于初級眼保健,有專門的教育培養體系,至少要接受五年制大學本科教育,大部分是博士生教育,而且同樣需要持有像內地執業醫師的牌照,並接受終身持續的繼續教育。他們不僅為廣大眼疾患者提供科學、精准、全面的醫學驗光服務,而且也承擔初級眼保健、眼科公眾健康疾病的篩查服務和慢性眼科疾病持續追蹤服務,如青光眼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、白內障等。而在中國內地,眼鏡被定義為小商品,驗光師職業資格管理缺乏相關規範,執行上也較寬鬆,使得大量無專業資質的人湧入這一行業。由於從業人員教育程度及專業程度參差不齊,驗配流程不夠規範,更是大大提高了驗配風險。度數不精准會帶來諸多問題,例如可能導致人眼常處於不佳狀態,久而久之,出現視疲勞、易流淚、頭暈頭痛、度數加深等。
 
 
经纬经纬经纬经纬